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2020-01-11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春节回乡,陪左邻右舍长者闲聊,他们问起我去年的工作生活,我说去禹州鸠山驻村了。一位长者问:鸠山在哪儿?离官山远吗?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文:李俊涛 丨图:张伟红 耿亚伟

我笑着说:官山就在鸠山,我就在官山脚下一个叫楼院的村里驻。长者眼里对后辈生活的隔膜感立刻消失,转换成了穿越时空的光芒,坐直了身子说:官山我熟呀!年轻时没少往哪儿拉煤,那一路的坡,可没少难为人。

官山位于鸠山镇政府向南约1.5公里处,山势远观巍峨,近登平缓。官山之名的由来,当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来自清末光绪年间官山脚下赵沟村的贡生赵光晋。当地流传有很多关于赵光晋的传说,不过那些事迹更像禹州清初的进士赵来鸣所为。赵来鸣是青史留名的清官,因他而名,从时间和影响上来讲似乎更可靠些。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官山

另一种说是官山之上早年筑有山寨,寨墙高耸,两侧逶迤,山形看起来颇似明式官帽。两种说法都与做官有关,因而又有了登官山于仕途有助的说法。

在鸠山设置乡镇级的行政区划由来已久,只是名字一直在变,明朝叫玲珑都,清朝叫镇风里,民国一直到1957年叫官山镇(公社)。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官山公社对一座叫鸠山的荒山治理名噪全国,才改成了鸠山公社。但是这种“名噪全国”更多是在官方层面上,在民间,很多人还是习惯于用“官山”这个地名指代这方土地。因为至少从清朝中后期起,官山出产的无烟煤就是方圆几百里千家万户开门七件事中的“柴”中上品。

现在每年夏秋两季的秸杆禁烧都是让政府头疼的事,但在从前,秸杆是农家饲养牲畜的饲料和厨房里的柴火,供应一家生活之需尚且不够,还需要买一两千斤煤来补充厨房所缺。

在物流业发展起来之前的漫长岁月,到官山拉煤,是老许昌地区乡村生活中绕不开的生计。彼时拉煤,人力为主,徒步从鄢陵、长葛、扶沟等地走到禹州西部的官山,是几个马拉松的距离,漫长的有氧运动会把人消耗到生理极限。过来人说起当年到官山拉煤的经历,无不有着脱一层皮的后怕。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忙碌一生的鸠山母亲

我的父辈从鄢陵到官山拉煤,顺利的话,也要一周时间。从家里走时,准备好干粮,渴了就到路边人家讨碗凉水喝。只要天气不太冷,夜里那种只提供一间土房的干店也是不舍得住的,通常是打开随身带的铺盖睡在露天地里。去时还算轻松,无非是脚上磨几个泡。返程时车上装了煤,山路坡多,上每个坡都是一场战役。

最艰难的一个坡号称“二里半坡”,位于鸠山和方山交界处一个叫土掘沟的村庄。现在的路是绕着山包而过,当年是翻山路,从坡底到坡顶恰好二里半,一人一车无论如何也不上去。因而这里诞生了一个独特的职业——拉坡。当地人用人力、畜力帮住上不了坡的拉煤人把车拉上去,之后收取从一毛、两毛渐渐长到五毛、一块的服务费用。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机械运输渐渐代替了人力,拉坡这个行业才渐渐消失。前几年当地的一对老夫妻家中失窃,丢了两三千块钱,老太太到派出所哭诉:攒这点钱不容易啊,里面还有当年的拉坡钱哩!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鸠山人家

到官山拉煤辛苦,但也不是去了就能拉到煤,拉煤的人多,通常得排队等,最长能等七、八天。眼看着钱粮越来越少,拉煤人心里翻腾着巨大的煎熬。著名的鸠山大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停办之后,废弃的校舍曾经是拉煤人的栖身之所。拉煤人在这里寝食不安,在校舍墙壁上写下众多反映焦虑心情的诗句,诸如:拉煤到官山,来了七八天,盘缠快花完,心里如油煎……

煤矿附近的村庄有妇女在路边支起烙馍摊,卖烙馍给那些干粮吃完的的拉煤人。拉煤人如果为馍的大小、薄厚斤斤计较,或者无聊地没话找话,卖烙馍的妇女就会问一句:你要小花还是大花?不明就里的拉煤人如果要小花,烙馍就会糊出整张黑点;如果要大花,就会糊出几个大黑泡。唉,自己点的馍,含着泪也要吃完。

这么多人到官山拉煤,只因官山煤对于百姓过日子特别适用。官山煤有一别名,叫“走娘家煤”,意思是说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时,把煤火封好,到娘家住个两三天,回到家捅开火,煤火还是红通通的。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勤劳朴实鸠山人

煤分烟煤和明煤,或者炭煤和瓤煤。烟煤有烟,明煤无烟。炭煤燃烧迅速,释放热量多,瓤煤燃烧绵长,释放热量少。官山煤是无烟瓤煤,但老百姓做个饭,又需要多少热量呢?要的是烧起来干净又耐烧,热量再少也比秸杆强得多。当年的老许昌地区,出炭煤的地方多,出优质瓤煤的地方却只有官山一处,官山煤声名远播也就不稀奇了。

官山煤矿最早的矿口在官山东麓(后迁移至西面的楚黄庄),矿口下方是一片平地。当年挣了钱的矿主常请戏班在此唱戏,舞台在下,观众席在周围山坡上,形似古罗马的剧场,声效、视野俱佳。来过的最大牌名角是豫剧名旦马金凤,戏价据说是八仙桌上平铺了三寸厚的银元。

官山上当年的矿口和戏场已是草木葳蕤,煤也渐渐退出千家万户的厨房。说着当年一路奔波从官山拉煤到家时一家老小的欣喜,官山煤欢快燎着锅底、炊烟袅袅升起给日子带来的安详,左邻右舍长者渐渐出了神。官山煤的故事似乎正在历史的风烟里消散……

禹州文化:万家炊烟官山煤
(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