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2020-06-11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危机是我们思考人类过去发展得失的契机且危中有机。疫情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提醒,对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提醒着人类,现有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必须加以认真反思和调整。就钧瓷文化产业而言,我们也需要对过往的经典重新研究,对钧瓷的本质重新探讨,对过往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得失深入思考(尤其是钧瓷认知上的偏差),理清钧瓷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路径,以利于我们从容应对挑战,迎接钧瓷文化产业发展新的春天。

一、钧瓷之“本”的解读

《周易·系辞上》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器物在开始创造之初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需,这是器物之本,钧瓷器物亦然。实用功能是钧瓷器物之初心、器物之立足。钧瓷器物的一切构成都要围绕这一要义而展开、而存在、而“锦上添花”。器物上每一处的巧思都是为了人们生活便利,曲线因功能而生,造型因功能而定,这样才能使器物成为人们健康的自然的充实的生活的陪伴。唯有其实用,才能使器物与我们的生活合二为一,才能发现器物更深层的意涵,才能理解器物之道的秘密,器物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器物。现在有很多人将钧瓷器物拿回去就作为摆设品,这种现象的背后其真实的原因:一是我们缺乏对器物使用的能力;二是这个器物本身就没有什么功能。不被生活所用光靠观赏,器物就无法被活化,就无法与人共享时光。我们钧瓷行业要壮大要发展,就要对器物之本有一个清醒的判断:“锦上添花”,“锦”是根本,“花”是依附。钧瓷之“锦”即器物的实用性,钧瓷的“花”即钧釉的装饰之美。目前,我们仍然仅仅重视因钧釉的窑变工艺而形成的无限魅力或道的内涵,而忽略了钧瓷器物实用之根本,需要正本清源,补齐钧瓷器物实用之短板,续写钧瓷文化产业千年之辉煌。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北宋 鼓钉洗

二、钧瓷之“美”的解读

首先是实用之美。实用之美一直是钧瓷第一审美要义。对工艺品而言,无用之物永远是失败的、是浪费的、是丑陋的。使用中的器物才是最美的。因为只有这个时刻,器物才能与使用者对话,器物才能展现其内涵之美,润泽所在的空间,增添生活情调,人亦生活在美的情调和氛围中。好的使用者也是器物美的第二个创造者,器物才能实现生命的绽放。一件好用且好看的器物,会让使用者感到美好生活的喜悦。因为美来自于生活。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张金伟作品《周颂》

二是工艺之美。钧瓷工艺包括原料加工、釉料配制、生产制作、窑炉建造、烧成技术、自然窑变等多种工艺,特别是其独特的窑变工艺,它使钧瓷器物实现了由器而道的华丽“蝶变”,成就了钧瓷由形而下之器用到形而上的哲思的永恒魅力之源泉。让钧瓷这种艺术形式符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自然窑变是源于匠人们无我的工艺之美,这个美并非完全来自人的因素,而是“三分人巧、七分天成”,是因为匠人们足够的虔诚谦逊和敬畏自然,在无我的状态下接收上天护佑,藉由匠人之手、大地之土、羲皇之火展现出令人惊艳的“三人巧、七分天成”的神来之笔或苍天的色彩。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张金伟作品《混沌》

三是内蕴之美。内蕴之美是作者全部修为修养学识经过长时间酝酿,最后注入作品而成的,代表的是作者心念的延伸,作者内心接近自然的程度。动人作品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动人的灵魂,创作者所有深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体悟,都将如实地呈现在作品中。作品本身是作者心念的投射,作者唯有精进自身的涵养,才能达到至高境界。作品是否美妙动人,源于“三分人巧,七分内蕴”。内蕴指器物的全部外在物质形态中所富含的内在神韵,等同于道,是需用心的觉知去感受器物的内里散发出的气韵,是心的修为,是道的体悟,是器物创作的依归。人巧是用眼的视觉去感知的感觉的,是术的表现,是技术的精进,是内在气韵的依托和物化呈现。这如同识人一样,三分外表、七分气质。目前,大多数钧瓷制作者致力于“三分人巧”的外显技巧,而忽略了“三分人巧”的外显部分并不能代表“七分内蕴”的美妙动人及作品整体的出彩和艺术效果。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张金伟作品《圆满》

宋钧就是具有美妙动人的内蕴之美的经典。宋钧的美是内敛的温润的圆融的具足的,是刚柔并济的、动静交织的,内外交错的、明暗交替的、器道相依的,具有中庸不二的精神内涵。宋钧与其说是历史经典的瓷器,不如说是经典的美来得更为贴切。她对我们展现了无限的美,提供了无限的真理,具有崇高的品格与深刻的美,她的美,始终是以“一”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与地、土与火、人巧与天工“二元”对立的“二”糅合统一在器物中成为不二的“一”的状态,将自身的美深深隐藏在深不见底的器物内在的极深处,且层层包裹着,这样的美让宋钧成为了永远,成为了经典,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心中的依归。这样的美,只有在人们放下一切、无我无执无碍时,才能发现,才能感受。这样的美,只有当人们看穿只能肉眼看到的器物有形物态时,没有形体的内蕴之美才会泉涌而出,器物内在的其深处的美、力量与韵味才会呈现出来,与你交流,与你耳语。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北宋 出戟尊

三、工匠精神之解读

工匠精神,由李克强总理首次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是工匠们在不断雕琢作品、改善工艺、享受升华的同时,从细节处追求完美和极致,在品质上精益求精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一是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二是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三是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四是创新。创新是指技术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就钧瓷行业而言,工匠精神应有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创新。钧瓷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革新创新,更要在人文层面引领和与时俱进。所有在充分孕育下创作出来的作品,通过融入生活满足生活之需,而引领人们生活新品质新风尚。二是要有由技而道的追求。通过创作让每件钧瓷作品成为当下人提高审美能力的金钥匙,成为人们穿透美、享受美、感知美、享受生活的一个载体和美的普及。宋钧官窑器物就是具备这样特质。她对我们展现了无限的美。不知道宋钧官窑器物对我们耳语的美的内涵,就不知道我们当下的器物的审美取向是多么庸俗。如果人人都能充分回答,才有可能赋予当下钧瓷新的生命;如果一问三不知,甚至不懂装懂,就无法延续钧瓷的生命,钧瓷也就永远定格在宋代,永远保留在博物馆展柜中。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我们现在的钧瓷产业只能徒劳地在原地循环,无任何前景可言。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北宋 渣斗式花盆

四、钧瓷文化产业发展之思考

一是要正本清源,坚定自信。从历史上看,钧窑是宋代五大官窑之一,又是宋元时期六大窑系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其五彩斑斓、色彩绚烂的自然窑变,对后世陶瓷发展影响深远。宋钧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在于其既有庞大的产业规模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更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追求,成为世人眼中的永恒和经典。这告诉我们,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要坚定钧瓷文化自信,从历史的制高点来追溯、进行正本清源。其次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达到雅俗共赏。既要围绕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的需要,融入现代创意设计,开发生产满足现代人不同层次生活需求的钧瓷工艺品、日用品,又要吸引国内外陶艺家创作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钧瓷艺术品。只有这样钧瓷文化产业才能既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又有永恒的艺术品位和魅力,市场份额才能逐步扩大,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钧瓷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弘扬和繁荣,钧瓷才能既成为“阳春白雪、国之重器”,登到庙堂之上;又能真正“走近百姓、融入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达到雅与俗的有机统一。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北宋 海棠式花盆

二是要“内圣外王,王道天下”。“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王道。“王道”的理想境界是“内圣外王”,就是通过修己,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达到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天下归依道德正统而祥和安泰。就钧瓷文化产业而言,亦是如此。即要通过保护传承弘扬钧瓷文化、加强钧瓷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构建、推进钧瓷人才全方位培养、推动钧瓷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和技术全面创新等途径,充分提升技艺技能、淬炼品味品质,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激活产业发展活力,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文化+”“旅游+”“古镇+”“互联网+”等,才能有所依托,才能发展拓展效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如文旅融合、金融服务、创意设计、包装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沟域经济等),才能真正与产业互动,助推产业健康发展。换而言之,只有在繁荣发展的钧瓷文化产业本体的基础上,其衍生产业才有繁荣的可能。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钧瓷文化产业要重点推动钧瓷文化产业本体发展,由此带动或者促进其衍生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才能真正繁荣发展壮大。即以繁荣的钧瓷文化产业自身作为核心产业,形成集原料加工、工艺研发、生产制作、市场销售、行业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链,带动包括钧瓷文化保护弘扬、艺术交流、产品交易、包装物流、市场推介、艺术品拍卖、古玩收藏、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娱乐购物等共同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健全、配套完善、健康发展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推动钧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和带动其他瓷种的繁荣与壮大,助推中国陶瓷文化繁荣复兴。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张金伟作品《于飞》

三是要注重营造美的氛围。即要形成社会集体之审美意识,提升大众审美水平。一件好的作品,既要具备自身美的内涵,更需要当下人们审美的认同和发现美的素养。只有这样,器物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参与构建人类的高品质生活。我们经常碰到如下情形:许多口袋中满满钞票的人来买钧瓷,明明看上一件喜欢的,但下手前总是咨询一同前去的朋友的意见。如果意见与自己相左,则会因此改变初衷,这是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也反映出当代人对美缺乏充分的认知和自信的审美情趣。所以只好随众人的品味,或者以价格高低来评判好坏,或者以高价的大师作品或奢侈品为依归,这种现象很普遍,这说明当下社会,人们的审美水平急需提升,急需营造产生美的环境和存在的环境。如果社会没有良好的、高水平的美的氛围,好的作品也就无法成为美好生活的参与者,无法与当代人们生活对接和融入。因此,美的器物产生不仅是制作者的一次美的素养的考验,也是对欣赏使用器物者的一次美的素养的考验,更是整体社会美的氛围的见证。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 张金伟作品《赤诚》

作者:张金伟。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

关于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禹州城区北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兴建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由两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07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是河南省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整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主体展馆、古窑址本体保护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其中主体展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本馆分为六个展厅:四个钧瓷文化展厅、一个禹州历史文化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展览通过对钧窑的历史背景、时代风貌、工艺特色、钧官窑瓷器精品的展示,以及对钧窑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所揭示的重要遗迹的陈列与复原,展现禹州钧窑千年来的辉煌和风雨历程。

后疫情时代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再审视
(来源: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返回首页